4月21日下午,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楊海英以“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 扎實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”為主題,從“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、推進垃圾分類的幾項工作、建筑垃圾與餐廚垃圾工作和廈門市垃圾分類的經驗做法”四個方面,及“老舊小區改造”政策解讀開展了專題講座。
楊海英指出,垃圾分類涉及到10多個政府部門,做好垃圾分類需要這些部門間協同工作,真正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政府管理水平,黨委、政府要做好組織、宣傳、協調、考核工作。要建立有利于垃圾分類的收費機制,加強垃圾分類收集、運輸、資源化利用和終端處置等環節的銜接,形成統一完整、能力適應、協同高效的全過程運行系統。要做好黨、政、軍、醫院、教育、車站、碼頭、機場的垃圾分類工作。要重視建筑垃圾和餐廚垃圾,用好行政許可、做好部門協同。垃圾分類近期工作目標,要有進展、有亮點、可復制、可推廣。
去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廈門召開,其主要做法:一是強化黨建引領。從市委到街道黨工委堅持“一把手”抓,層層抓落實,一抓到底,各市直部門通力合作,形成市、區、街道、社區四級聯動,以塊為主、條塊結合的工作機制。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實行垃圾分類。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帶頭作用,探索形成了黨員包片包干、“路長制”等工作模式。全市有9300多個黨組織、32000多名黨員志愿者開展垃圾分類相關主題實踐和宣傳工作。二是堅持共同締造。以社區為基本單元,發動群眾共謀、共建、共管、共評、共享,努力構建“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、協調共治”的社會治理體系,給垃圾分類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充分發揮社區力量,選好、用好社區帶頭人,統籌各方力量,使垃圾分類變得有溫度、有笑聲、有回報。三是突出教育先行。向70多萬在廈門學生家庭發放《致家長一封信》,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,通過“小手拉大手”,營造全民參與的社會氛圍。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園標準,定期開展責任督導和創建評比。四是注重法治保障。出臺了《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》及配套措施,為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。五是分類科學實用。在城鎮推行“能賣的拿去賣,危險的單獨放,干濕要分開”,在農村推行“會腐爛的和不會腐爛的”分類方法,讓群眾充分容易理解掌握。注重系統建設、精細管理,垃圾分類投放、收集、運輸、處理環環相扣,有機銜接。
廈門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主要經驗做法:一是依靠共同締造,堅持“核心是共同、基礎在社區、群眾為主體”的理念,實行決策共謀、發展共建、建設共管、效果共評、成果共享,夯實老舊小區改造的群眾基礎。二是堅持需求導向。在設計理念上堅持“以人為本、精準適用”,在改造模式上實行先民生再提升,超過90%的群眾對改造效果表示滿意。三是實施項目帶動。圍繞“市政配套設施、小區環境及配套設施、建筑物本體、公共服務設施”4類20多項內容,扎實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。全市累計完成140個老舊小區改造、涉及建筑面積約108.6萬平方米,惠及1.8萬戶居民。四是推行建管結合。改造后的項目均成立業委會,建立小區公共管理、維修資金歸集等長效機制,增強小區“造血”功能,推動小區自治共管。
培訓部門:
市長研修部 010-64825701
城市管理執法培訓部 010-64926989